首页 > 目录 > 《古月今寻》在线阅读 > 正文 透视《魔鬼》无可挽回的悲剧
1.简介
这个中篇故事描述了一个矛盾的人,他出于道德枷锁不愿意私通,又在欲念的煎熬中走向堕落,最后意识到自己自控能力的局限***望重燃后自杀。
2.阐释
性冲动是人类最原始的生物本能,人们用道德把它规范起来。
因为人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就必然用一个道德秩序去安排,社会会出大乱子的。
虽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猜测,托翁和他笔下的男主人公都不断探索,笔者也未发现这样想法来历和发展历程。
因此从最开始他沾沾自喜又惴惴不安,心怀愧疚,后来,他开始怀疑。他向他的叔叔倾吐为快,叔叔一再暗示这是无关紧要的很正常的一件事。
旅行让他暂时忘却的往事却只是逃避。
他终究逃不过良心的谴责,在托翁没出版的一个版本中他开枪杀了斯切帕妮达,进了精神病院,最后堕落成了酒鬼。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结局,对对叶夫根尼来说都是一种毁灭。
区别在于,出版的结局是对自己内心的审视,而未出版的却把道德之剑指向他人。
3.不是终点的疑问
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的男主人公却能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洁癖———禁欲主义。
不论是社会风俗也好,还是生物本能也好,还是他个人的家庭环境也好,都和他本身的“自我期许”所冲突,为什么这样的自觉不会被打压殆尽,反而愈来愈清明坚定,主人公沿彼岸花走向地狱却也在挣脱中解放了自我天性。
人究竟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去和整个社会暗中对抗。
人的局限性又在何方?在哪里及时止损?
这样的奉劝自己不要和她私会“道德”显然是反人性的(这也推动了他的结婚),这是托翁的《复活》弱点所在,然而和一个农妇的结合会使他蒙羞的指责也是他那门当户对的婚烟观使然。
4.不合时宜的总结
社会的革新需要这样的突变式分子,因为社会大众通常是也只能是浮滞顽劣的,那些走到十字街头上的人,仰望着象牙之塔,也呵斥醒了路人如你我。
并非是捧托翁,因为他的道德说教不合时宜?但对他勇于探索,揭露为之钦佩。
除了他的托尔斯泰主义以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他的婚烟观。
追昔抚今,从西欧泛起的现代单身主义浪潮滚滚,离婚率走高,而原因无非,自由者有之,被动单身者有之,工作压榨者而有之,不知所措者有之。
恋爱自由(基本除了中学阶段)也许并没有带来很久稳定的婚宴关系和多元化的选择。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