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录 > 《古月今寻》在线阅读 > 正文 当钟声悠悠回响
有些人感觉到人类的愿望和目的毫无意义,而自然界和思维世界却显露出崇高与奇妙的秩序。个人的存在给他的感受如同监狱一般,他想将宇宙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去体验。———《我的世界观》
“人类的愿望和目的”该作何解呢?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剧场效应,消费主义年年的“剁手”狂欢,996流水线上的机器们的麻木,追逐高奢攀比消费,为工资奴役饱受精神控制。商业社会里,人们脚步匆忙,精疲力竭,内里空虚。实际上许多人终其一生追逐的毫无意义,不论是色,权,利,钱,他们始终都被捆绑在物质的战车上,刀光剑影,战场撕杀,烽火连天。
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早就忘了历史先哲的德性生活,曾经的庄子曳尾于泥涂之中,苏格拉底惊诧于集市上竟然有这么多他不需要的东西,卢梭能够在瓦尔登湖旁自力更生,我们可以过一种简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看似困窘,其实是为生命卸下了多余的重担,为灵魂添了一笔轻盈的翅膀。(不过苦行僧似禁欲的生活不是目的)
物质的发展难道一定要和个人的灵魂生活相悖吗?马克思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发展生产呢?明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反而成了人类的黑幕,沉重地箍住了我们。
我想其实并不是这样,人毕竟不是学校里学了多年后要成为一只训练有素的狗,不是工厂里的万千之一的毫无知觉的零件,我们可以由窗外亘古的虫鸣而遐想蒲松龄笔下流淌的人情冷暖,击节于太空里的双星疯狂的华尔兹向世人昭示的天地之秩序,此时此刻的我们忘了万物之灵的身份,就像是苍穹里的一根芦苇,颤抖在它的身下,渺小而又快乐。
“悠扬的晚祷钟声
在田野上空回荡
……
我们从未摆脱大地
终究回到它的怀抱。”
诗人尼采挣脱了虚无主义的桎梏,在可以随心所欲却又终不能如愿以偿的人生的磨难中转身,一跃而下理性的悬崖,将这个问题留给了后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我们也行走在不断开辟人生之境界,丰盈内在之本质的路上。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